傳統節日的詩句
117 2022-11-10
“疒nè”,通稱病字旁,在漢語字典部首中是一大類。和疾病有關的字都帶“疒”,反映出古人對疾病以及疾病給人造成痛苦的某些認識。在長期同疾病做斗爭的過程中,古人逐漸積累起治療經驗,發展出獨具特色的中醫藥學。
“疒”的古字形如下:
甲骨文
篆文
【疒】
病的偏旁:疒,疒讀作:nè,俗稱“病字框”。漢字 : 病 讀音 : bìng 部首 : 疒 筆畫數 : 10 筆畫名稱 : 點、橫、撇、點、提、橫、豎、橫折鉤、撇、點 解釋:1.生物體發生不健康的現象。
甲骨文形像人有病躺臥于床,或加幾小點,表示人出汗。
本義:
指人生病之“病”。
《說文解字》解釋“疒”是
倚也,人有疾痛,象倚箸之形。
中國醫學有著悠久的傳統,這是先民長期在同危害健康的疾病做斗爭過程中逐漸積累形成的。
關于中國醫學的起源,文獻中有不少記載,如:
《史記·三皇本紀》:神農…始嘗百草,始有醫藥。
《黃帝內經》:上古圣人,作湯液醪醴。
神農、圣人創造醫藥是傳說,難以查考?,F在能作為研究的最早的可靠文字材料,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。對這些記載的深入研究可知,殷商時代已形成一些醫學知識,甚至可以說已有中國最早的病歷和醫案。
甲骨文“疾”字
金文“疾”字
篆書“疾”字
【疾】
也表示“病”。
根據甲骨文刻畫看。
“疾”像一個人的腋下有一枝箭。
表示中箭負傷。
“矢傷人”,這是“外傷”性急病。
與表示內科、慢性的“病”意義有區別。
后來二字逐漸通用,都表示疾病。
病的偏旁:疒,疒讀作:nè,俗稱“病字框”。漢字 :病 讀音 :bìng 部首 :疒 筆畫數 :10 筆畫名稱 :點、橫、撇、點、提、橫、豎、橫折鉤、撇、點 解釋:1.生物體發生不健康的現象:疾~?!Y?!?。
疾中有箭矢。
因而,疾也有快速之義
疾之本義有兩:
1、??;2、快速。
【療(療)】
表示:治病
形聲
從疒,表示疾病有關,尞( liáo)聲。
本義:
醫治。治,火療治病。
《周禮·天官·瘍醫》:
凡療瘍,以五毒攻之?!蹲ⅰ分共≡化?。
【瘍(瘍)】
形聲。
從疒,昜(yáng)聲。
病字的偏旁叫(病字頭)。
本義:
癰瘡。
瘡、癰、疽、癤等的通稱,創傷。
身傷曰瘍。以別于頭瘍曰疕。
甲骨卜辭中對疾病的描述都帶有“疒”,除了對疾病狀況的一般性記錄外,還保留有大量有關各種疾病的具體記錄。據統計,記錄的疾病達二十多種,如:
疒首(頭?。?、疒目(眼?。?、疒耳(耳?。?、疒自(鼻?。?、
大部分是按人體不同部位來區分的。如:
病部首:疒讀音:[nè][拼音][bìng][釋義]1.生物體發生不健康的現象:疾~?!Y?!??!??!??!??!??!??!??!??!??!珰?。2.缺點,錯誤:語~。通~。弊~。3.損害,禍害:禍國~民。
“疒目”,就是眼有病。古代醫學認為,眼病分“外障”、“內障”二類。凡暴赤腫痛,畏光懼明,名曰外障,多由風熱所致。凡久病昏花,視力衰減,名曰內障,乃是虛癥。
卜辭記載:“貞:王其疒目?”“貞:王弗疒目?”
或問眼是否會得病,是眼睛已感到不舒服時所占卜;或問眼病是否延續,則是病后所占卜。
自的甲骨文
又如“自”字之甲骨文形,是鼻子的象形,為“鼻”的初文。
《說文解字》:“自,鼻也,象鼻形?!?/strong>
“疒自”即鼻子有病,當時是以鼻腔或鼻竇炎癥為主。
有卜辭記載:“貞:
帚(婦)好
隹出,疒?
至今醫學仍稱突出于黏膜表面的增生組織團塊為“息肉”,鼻息肉在中醫又稱為“鼻痔”,它堵塞鼻腔,妨礙呼吸,并且常伴發鼻炎或鼻竇炎。醫學史研究者認為,該卜辭是世界上關于鼻息肉這一病例的最早記錄,加之患者的身份明確,故該記載甚為寶貴。
甲骨文中還有一些疾病是根據生理功能失常而命名的。如“疾言”,即說話困難或聲音嘶啞。甲骨文中有不少關于“疾言”的卜辭,商王武丁就曾患過此病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關于“疾年”的記載,“疾年”指多疾之年,很可能是對流行病的最早記錄。 (戴吾三)
病”的偏旁是“疒”,讀作病字頭?!安 弊x作[bìng]。釋義 生物體發生不健康的現象:疾~?!Y?!??!??!??!??!??!??!??!??!??!珰?。缺點,錯誤:語~。通~。弊~。損害,禍害。
我是 ,歡迎關注!
想提升自己的漢字教學能力!請關注本號,私信留言 :99